网络部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教育公平之择校公平 区域教育协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向下

教育公平之择校公平     区域教育协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Empty 教育公平之择校公平 区域教育协调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选择

帖子 由 zll6796096 周一 三月 17, 2008 9:01 pm

  党的***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进行了新谋划,对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提出新要求,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现阶段,东南部和西北部无论就学人数、学校分布还是教育资源配备都存在巨大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党的***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行了新的谋划,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教育目标也提出了新要求,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党的***报告指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这些论述为进一步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现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党的***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区域教育协调发展首先强调的是发展,其次强调的是教育的协调发展。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教育事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就指出,要处理好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全国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同志高度重视这个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并多次就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六大以来,先后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地区发展战略。党的***进一步指出,“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统筹区域教育发展的力度,缩小了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2003年,国家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育质量得到提高。同时,国家还加大了对东北地区的教育支持力度。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入学率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仍十分巨大。



  1935年,我国地理学界的老前辈胡焕庸先生发表了第一张中国等值人口密度图。在图上,胡焕庸先生从黑龙江的爱珲(今黑河)到云南的腾冲画了一条直线(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之为“胡焕庸线”),将中国分为东南、西北两半壁,东南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6%,集中了全国96%的人口,而西北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4%,仅占全国人口的4%。笔者发现,这条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人口分布结构竟然完全适用于当今教育人口分布。根据2005年资料显示,东南在学人口约占全国的93.56%,西北约占6.44%。从高等学校、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的学校分布情况看,东南约占全国总量的92.61%、89.87%、93.2%、91.92%和91.17%,西北仅为7.39%、10.13%、6.80%、8.08%和8.83%。从校舍面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及一般图书等办学条件的配置情况看,东南约占全国总量的94.73%、95.86%和94.68%,西北仅为5.27%、4.14%和5.32%。因此,以“胡焕庸线”为界,东南部和西北部无论从就学人数、学校分布还是教育资源配备都存在巨大差距,这种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应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按照分区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部教育事业共同发展的有效机制。




  欠发达地区要努力缩小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欠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由于自然、历史、文化等原因,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大多数地区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少数边远农村地区仍处于前工业化社会,教育基础和发展水平滞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需要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实现西部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着力推进西部义务教育的发展。在重点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十一五”期间,使初中毛入学率提高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度降到4%以下。



  以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继续实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振兴工程,着力提升教师与管理队伍素质,努力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教育质量与管理水平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继续实施西部高校创新与发展工程,扩大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多种途径支持西部地区扩大高等教育和优质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调整布局结构,使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跃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继续实施西部教育信息化工程,积极推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努力实现西部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



  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教育支持力度,实现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中等发达地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我国文明昌盛之邦,中部教育人口占全国教育人口的近三分之一,中部教育在中国教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东部经济的加速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部经济呈现塌陷之势。中部教育,特别是中部农村教育发展出现较大困难。加快中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应在深化中部地区教育改革基础上,加大中央对中部地区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



  切实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做好“防流控辍”,“十一五”期间,使小学实现零辍学,初中年辍学率降到2%左右。应实施中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工程,改、扩建一批农村乡镇寄宿制学校,尽快解决农村学校饮水难、如厕难、交通难等问题,努力缩小县域内中小学之间的差距。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实施中部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工程,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中部地区高等学校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加强高校特色和优势学科建设;实施中部地区人才培养和创新工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中部地区高等学校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高新技术成果培育工程,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实施中部地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工程,扩大其对外开放水平。同时,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管理,完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促进中部地区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加大对中部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支持力度。一是建议中部地区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享受西部的优惠政策,同时,建议中央帮助中部地区化解“普九”债务,安排专项普通高中建设和改造资金,解决普通高中建设的困难。二是建议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和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项目适当向中部地区倾斜。三是建议中央增加中部地区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项目安排和中部地区增列博士和硕士授予单位等问题上参照对西部的优惠政策。四是建议中央在长江学者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国家级专家选拔、留学回国创业等方面向中部倾斜。



  发达地区要扩展教育现代化内涵,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增长极(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都市圈)均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市、江苏省,京津冀都市圈的北京市、天津市都提出了要在201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广东省也提出了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地区的中等城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条件,应进一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扩展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向更高水平的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



  加快普及15年教育。发达地区已经实现了“双基”目标。今后,一方面,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向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应加速普及15年教育,使学前三年毛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85%以上,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系。实施东部地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东部地区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使东部地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及创新水平、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建设一批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水平大学。同时,高等教育的普及水平进一步提高。



  建立以实现终身教育制度和学习化社会为主要标志的区域现代化教育体系。实施东部地区示范性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工程,大力发展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社区教育,开展多种需求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老年教育,开展幼儿教育,建立广覆盖、多层次、多形式的终身教育网络,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实施东部地区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强教师培养,构筑适应素质教育需求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形成师范大学、综合大学、相关教育研究机构、中小学联合培养教师的多元化格局。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和校长专业发展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基本形成高度开放、流动有序、适度竞争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良性循环体系。



  建立东、中、西部教育协调发展互动机制,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之间自然环境、历史传统相差较大,推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是一项具有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特别是中央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统筹力度。



  重视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相关法制建设。为了促进区域发展,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都颁布了区域发展和开发方面的相关法规,比如德国的《联邦改善区域结构共同任务法》、日本的《北海道开发法》等。建议制订我国的《国土规划法》和《区域开发法》,对区域发展包括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作出法律规定。



  进一步加强对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工作的领导。建议在教育部成立促进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办公室,配备专门人员,建立区域教育发展情况数据库,研究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现状、问题,协调区域教育发展工作,建立东、中、西教育发展良性互动机制。



  进一步加大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大中央对西部地区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继续利用国债资金支持中、西部教育,同时加大省级政府对贫困地区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减少财政转移支付中间环节,确保转移支付经费使用到位。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专项经费投入力度,实施好各项重大教育工程项目。



  进一步加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建设,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继续实施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建议采取“县对县”和“校对校”方式,促进东部地区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



  充分利用市场化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欠发达地区学校工作。鼓励东、中部地区和海外人士、组织以各种形式支持西部教育,鼓励社会各界向西部地区教育捐赠。制订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津贴、补贴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以及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中、西部地区任教。



  加强区域和教育合作与交流。建立跨区域的专家学者互访、互派机制,开展互派访问学者、互聘客座教授、互带博士(硕士)研究生活动。加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研发中心和产业基地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举办各类教育理论高级研讨班和国际教育研讨会,促进区域间、国际教育学术交流。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协调性将进一步增强,党的***提出的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zll6796096
列兵
列兵

帖子数 : 13
注册日期 : 08-03-1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